————————————————————————————————————————————————————————————————————————————————— 中国广州·三和轩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http://www.sanhx.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穗路22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粤ICP备 09128759号 |
世人多知林丰俗以山水画称著,而知道他三十年花鸟画功夫者大概不多。因学画的之故,笔者与林教授相熟已久,亦师亦友关系,使我时常欣赏到他的作品。去年秋天,更有幸在广州美术学院静静地阅读了他即将付印的一批花鸟画原作。
一如山水画情性,林丰俗的花鸟画依然是那种淡雅与朴实。在春风细雨、野卉岩花、晚晴秋日的阅读中,仿佛让人亲临其境,分享春花芬香、秋水清澄;品味“一夜山风粟子熟”的甜蜜,领略“秋水鸣蛙自一天”的天然情趣。
诚然,蛙鸣鸟啼、花开花落均是大自然中的平常景观,而令人品味无穷的耐读之处,也正在于透过这些平常具象的表面,从容地进入画家为我们精心营造的一个返朴归真的氛围,让心灵在平静中获得轻松愉悦的陶冶。
用平常心写出平常画,不仅符合画家自己田园诗化的美学观照,也适合现时一般读者的审美意识,令人感到亲切可观。我想,林丰俗花鸟画体现出来的这种大自然与人的亲和力,正是他的作品艺术内涵的所在以及具备的艺术价值。作为传统的中国花鸟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些题材已经家喻户晓,如画牡丹,几乎是和“花开富贵”的意念联系在一起。林丰俗也画牡丹,应该说,他与普罗大众一样也有这种人世间的美好愿望。所不同的是,他笔下的牡丹华而不媚、艳而不俗。如《国色朝酣酒》基本上采用朱磦、赭石、曙红等暖色调塑造牡丹,画面泼染勾勒,气韵连贯;花瓣水色交融、似醉非醉。尽管自题“写中原花、南腔北调,工拙不计”,这种微醉绯红的美感仍显而易见。《月朦胧》则别具诗情画意,用花青色写花本身已独具一格,而利用宣纸的特性,以水撞花青法形成没骨牡丹造型,在尺幅之中营造出朦胧美中见花不见月的奇妙境界,更是神来之笔。如果说,林丰俗采用颜色写花给人一种高雅清逸之感,那么,他笔下的墨牡丹也耐人寻味。《春阴》的主体意蕴仍是牡丹情,基本采用墨色语言表达。淡墨写花瓣,提按自然,笔触大方,润湿而不沾,恰到好处的衬托出“春阴”之意。篱笆的线条纵横交错,疏密有致,与上边角的题跋相呼应,使“山林气象”与“花开富贵”相互融合更为完美。
林丰俗花鸟画表面上似乎随意性比较明显,但细读之下不难发现,其绘画语汇中的一板一招均是千锤百炼之所得,功力真实,这与他具备的深层次艺术涵养以及众所周知的中国山水画扎实的技能是一脉相承的。不论画家是以山水画为主、以花鸟画为副,或是以花鸟画为主、以山水画为副,我认为这并不要紧,因为在林丰俗的形象思维中,可以说“无端落笔总是情”。他入世,与天地同道,是人间烟火;他不俗,视草木有情,淡泊人生。记得雷铎先生曾书赠一对联云:“丰歉由天,耕耘在我,种瓜得豆何足计;俗雅无别,文野有份,画韭作兰人笑痴。”这是对林丰俗人品画品的最好写照,也是笔者读画之心得。
陈晓明
————————————————————————————————————————————————————————————————————————————————— 中国广州·三和轩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http://www.sanhx.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穗路22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粤ICP备 0912875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