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广州·三和轩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http://www.sanhx.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穗路22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粤ICP备 09128759号 |
滇西北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美丽的泸沽湖。居住在湖畔的摩梭族人,至今仍然保留着部分母系社会的习俗,过着古朴原始的生活方式。
在距离昆明600多公里的丽江古城写生时,朋友告诉我们,来丽江不到泸沽湖是个大遗憾,而有关泸沽湖的美好动听的传说也早已深深吸引着我们。丽江离泸沽湖200多公里全部是崎岖不平的乡村便道,我们乘坐的吉普车在七弯八曲的山道疲倦地转了整整一天,在晚上九时半才到达湖区。这里没有电灯,漆黑中排排木楞房时隐时现的闪烁几下煤油灯光,沉静在夜色中的摩梭族村寨显得更加神秘。从湖边传来的一阵阵有节奏的涛声仿佛是在吟唱一首首古老的迎宾曲。
泸沽湖区没有旅馆,游客都在摩梭人家里过夜。我们下榻的是大户人家,拥有前后两个院子,房子全部是木头筑成,当地称这种房子叫木楞屋,形象十分美观,类似欧美国家的木质别墅。前院是主人住的,楼上住人,楼下是杂物房和牲畜棚;后院则是专门招待客人的,房租随意,主人从不计较。“不管你从哪里来,来了就是朋友,就是朋友,玛达米!”这歌声充分表达了摩梭人热情好客的感情。从前院到后院过一道木门,进门便是一个整洁的天井。刚放好行李,房东便端来香喷喷的奶茶和一大碗烤熟了的土豆。而我们还顾不上好好品尝这些泸湖的土特产,便被湖边传来的一阵阵热情奔放、甜美动听的歌声所陶醉,“湖水清清篝火红,苏里玛酒情谊浓,玛达米,我敬客人一杯酒呀。多少话儿在酒中。”
摩梭人在泸沽湖畔的沙滩为远方来的客人举行篝火舞会,这里虽然没有司仪,没有卡啦ok房里的高级音响,然而,这情景交融店小的场面却令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月色融融的夜幕中,静静地泸沽湖在乍起寒风中微微泛起波浪,别具韵味的涛声随伴着摩梭人的歌谣在湖面轻轻地回荡。摩梭族的青年男女手拉手、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欢快的甲搓舞。火光中,我见到了一张张淳厚真诚的古铜色脸膛,虽然这些脸上仍然沉积着原始文明的一丝丝烙印,但却找不到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烦恼和不安的表情。小伙子穿着白色线条点缀的黑色长袍,个个戴着棕黑色礼帽,扎着红色的腰带,舞步掷地有声,节拍粗旷铿锵。摩梭族姑娘身材悠长,穿着白色长裙,配上花式红上衣,显得更加迷人。她们翩翩起舞,放开嗓子尽情唱出一曲曲令人如痴如醉的摩梭族情歌。
几米长的大木头被小伙子轻轻一抬往篝火堆里丢去,篝火即刻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火光中腾飞起无数的小火星,星星点点飞向欢声笑语,飞向那茫茫的夜空。看着篝火痛痛快快的燃烧,看着一个个真诚的脸孔,此时此刻,一切是非恩怨荡然无存,感觉到的只有像苏里玛酒般至情至真。摩梭族青年集体演唱岭南人陈小奇创作的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将篝火晚会推向高潮,深情动听的歌声与泸沽湖的涛声和谐合拍,构成天然“天人合一”的真实情景,令人浮想联翩,情怀激荡。
尽管秋叶又见凋零,岁月匆匆而过,但泸沽湖畔的《送别歌》却久久萦怀在耳际,“泸沽湖处处把你挽留,别忘了在泸沽湖的时候,别忘了在泸沽湖的时候·······”但愿这美好的良宵能重演,这悦耳的涛声能依旧······
陈晓明
1994·11·25于中山
————————————————————————————————————————————————————————————————————————————————— 中国广州·三和轩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http://www.sanhx.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穗路22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粤ICP备 0912875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