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邀艺术家日志 > 陈映欣日志 > 详细内容
60年代那厮——为我和我的同辈人而写
发布时间:2009/9/14  阅读次数:1854  字体大小: 【】 【】【

他们是四十上下的一拨子人,我称之为“60年代那厮”。
在老一辈眼里,他们是年轻人,当年的离经叛道令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们伤心不已,爱恨交集;而在年轻人眼里,他们却成了“老一辈” ——都什么年代了,那厮还在讲啥鸟笔墨,老土!这个年龄段,比较尴尬。
有人说,60年代出生的人是幸福的一代,也是尴尬的一代。当来到这个世界时,那厮幸运地逃过了经济困难时期,基本上得以填饱肚子;当哥哥姐姐们不得不上山下乡战天斗地扒火车大串联时,他们却在打水仗的游戏中懵懂而充实地度过平静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当文革狂潮如疾风般荡涤着共和国几乎所有公民的灵魂和肉体时,他们却得以置身事外,充其量也只是在课室里似懂非懂地批判“学而优则仕”——其时,那厮对“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这句话竟然抱着莫名的向往,而由门洞里窥视红卫兵小将押着所谓的“反对革命份子”蜂拥而过,就像看好莱坞大片那么过瘾——长大以后,他时常为以前的少不经事而忏悔(敝人至今还忘不掉那个被五花大绑的五类分子惊惧而不服的眼睛)。由此,那厮逃避了亲身历练灵魂大洗礼的不快经历,这或许使其幼小的心灵未至于太过于沉重和阴郁;时势的演进,使他们得偿所愿地进入艺术殿堂深造,其后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当他们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年龄时,那厮有幸赶上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阅读面和信息量比起他们的上一辈人来说,无疑开阔的多。这些信息,使那厮在头脑尚未变得顽固的时候,能够在一个较为多元的氛围中真正理解始于童年时代的对艺术的认识,这让他们的头脑不至于太过单一和执着。面对传统文化的诘问,他们自信能答出个子丑寅卯;而面对新潮少年狐疑的眼神,那厮也并不至于手足无措。生活哲学告诉人们:你不仅得知道渴了要喝水,更得知道人为什么要喝水;辩证法告诉人们:你得了西瓜,就别想吃到芝麻;毛主席高屋建瓴地教导我们: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而追魂大法终结者释迦牟尼佛则玄奥然而肯定地一口咬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呜呼!善哉!活了这四十年,虽然他们时有百感交集、心乱如麻的时候,但那厮想必都心有所悟:艺术的根本,只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何种方式实现艺术理想,这又是方式中的方式。以何种方式演绎对艺术的理解,方能击中艺术谜团的鼓心,自古以来就没有秘笈可供按图施工。若有某人一头钻进笔墨里边去,自有他的理由;从笔墨里挣脱出来,再踩上一脚,也有他的理由——阿Q不正是如此这般以示“革命”么?而那些从来未曾弄懂笔墨,却站在老远处诅咒的,则更有他的理由,因为尽管笔墨跟他无冤无仇,但他看着就是不顺眼,无它,借表明姿态以寻找自己存在的理由而已。其实,所谓“人生”不就是一个寻找自己存在下去的理由的过程吗?“策略”是当今用得令人生厌的一个词汇,其实孔老夫子早在三千年前已经告诫我们:“名不正则言不顺”,换成现代俗语就是给自己的行为一个说法。革命领袖列宁说的更加赤裸:“以革命的名义”。既然水泊梁山可以假借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天意”排定一百单八位兄弟的座次,那么我们就晓得了,所有“策略”的根本目的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找理论依据,并且借此攻击对方而已,那么,当大伙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迷雾时,不必当真,也无需迷惘,“这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当代艺术——注意,是指“存在于当代的艺术” ——的游戏世界里,没有永恒的主角,也没有一统天下的霸主,好玩就大家一起玩,觉得不好玩的话不妨作鸟兽散,各玩各的。
这就是“60年代那厮”的立场和态度——硬要说是“策略”,那也算是吧。
也许,他们缺乏老一辈由于学术积累和权威而形成的俨然风范,也早已失却了年轻一代目无纲纪目空一切,失败了从头来过的初生牛犊的锐气,因此有人会说那厮立场不够坚定,定位不够明确,太会两边讨好人,但至少,那厮知道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所以“60年代生人”既不会固步自封,也不会不知天多高地多厚,他们深知“举头三尺有神明”。比起上辈人,他们多了些从容和开放的心态;比起年轻一代,他们少了些年少轻狂,多了些理性和责任感。人都会老,因而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变老,但他们更希望能带着一颗年轻的心变老;人生总有耳不聪目不明的那一天,但他们希望智慧能让其包容一切,包括所谓的新艺术旧艺术,真艺术假艺术,以艺术的名义以及以非艺术的名义等等……值得欣慰的是,理想主义仍是“60年代”生活中不倒的旗帜,而正是对于理想的向往,支撑着他们从一个习画的少年走到了今天!尽管艺术女神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历经了千百次的切换,时而清晰,时而扑朔迷离,但好在,她时刻与他们同在,她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岁月,并将继续伴随下去。
                                                                                                                                                        

                                                                                                                                               2004年3月于癸戊丁甲书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

中国广州·三和轩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http://www.sanhx.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穗路22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粤ICP备 09128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