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邀艺术家相关评论 > 陈映欣相关评论 > 详细内容
陈映欣画面的“野气”与“雅气”
作者:林继昌  发布时间:2009/9/14  阅读次数:1990  字体大小: 【】 【】【
1999年是映欣与我相处时间最长的一年。这年我开了个浮世凉棚茶舍,映欣已从深圳淘金黄粱梦断,返回汕头,对数年间在外漂泊的生活深有感触,决计重操旧业,继续美术创作。他一边以设计图纸换生存所需,一边埋头创作,似乎一切都在从头开始。日子过得有点清苦,有点无奈,因为这个过渡期不知道还需要持续多少时日。       
  
居无定所的映欣有时象一名游侠,冷不防睡眼忪惺出现在你面前,一呆就是半天。他倒不是找你聊画事,那模样如一名异乡人需要寻找个熟人获点慰藉。当年我有的是时间,汕头文艺圈的一些朋友有空常聚在凉棚,喝茶喝酒聊天,兴起也笔会切磋。陈映欣本质上属于“退一步”的人,谦逊、平和、实在。一幅作品必得多次渲染,擦、染是他惯用的技法,无数次擦染好象是在逼使他那急于表达的话语一步步退回,退回到原来的心情或心境,最后不说了,剩下一脸表情,这表情便是映欣的画面,它看上去十分平整,似乎故意叫人无法一目了然,但恍兮惚兮,其中有象。一年后,映欣那幅《归去来兮》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六尺整纸的画面,驾驭从容,擦染浑厚而层色清晰,纯净剔透。做到这一点实已不易,他能将纷乱无序的惠村山溪土屋,瓜棚草木,以及人声物语进行概括整合,在一个平面下展现了个人的主观印象及其欣欣跃跃的愿望。《归去来兮》除供给观赏者阅读的愉悦外,还流露作者终于“找到”的喜悦。
  
映欣的山水画,表现出不同流俗的气度,这根源于他在任运而行中依着自身的品性与才气,根源于对传统绘画的反复揣摩和对山野林泉的深深眷恋,在中国画陷于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漩涡中的当下,他能够游离于这个漩涡,找到一条传统与现代调和的道路。传统的以虚写实与当代山水构成法有着共通之处,寻找到这个关键点做为他山水创作的前提,避免了因追求笔墨表现的现代性而暴露出狂躁浅薄的时病,山水构成应以虚怀为先,强调涵养,其次就是对表现对象的熟知,提取那些适合自己情性表达的符号,即如诗歌之意象,获取一批为自己表情达意的语汇,映欣收集这批语汇是从速写开始,他保存有一本厚厚的速写本,是长期对饶平惠村山乡景貌的体察的汇编,如今这个速写本成了他每次山水创作的灵感的生发点,由这些熟知的标识符号展开记忆联想以及找回曾经出入其间的种种感觉。从映欣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将一些相干或不相干的物象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上,甚至许多色彩的出现似乎毫无理由,但这样做非但无矫情造作之感,整个画面仍十分合理。处在中国画语境的转化期,映欣追求的是自我的完善,重视品质的锤炼,重视传统文化修养,他清楚个性风格的成熟离不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的滋养。这一点是明智的,因为生存在这个传媒发达的时代,即使一个人不刻意追潮逐流,其实不觉中已陷于时潮之中,要想保住自己的面貌,就得摸索到关系自我的文化根性,只有这样,才能于大潮当前方寸不乱。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我想首先得益于映欣礼佛的习惯,礼佛而未皈依,于生活禅中获得生活与创作的调和。生活禅者,能于现有的道德伦理,法律规定的界域内,任性使情,无为而为,而面对创作时,则可获得纵虎归山的生动野趣与懊意。芸芸众生中,礼佛参禅有两种情况,一为护法,一为护性。若以艺术家为人生目的,似不必入佛门修持,每天念经打坐,虽不杀生,那些个规戒条律,先已将自己那畜牲给杀了,正果未曾修成,眼睛先已变成两口空洞的眼穴,灵性何在?情趣焉留?映欣之礼佛,或因为需要保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不急不躁,以使平稳的构图透露出一股鲜活气,故为护性无疑。留得住这个性,即为他画面凿一口气眼,避免理性太过,使画面呆板,缺乏生气。
  
       当代山水画创新的关键,在于作者吃透古代山水画面的构成原理,用现代的语汇实现现代人对山水重构的主观愿望,不拘泥于一山一水,一石一木,而可将现实的山水人屋转移为画家的感情符号,这符号由其内在关联而构成个人化的画面,由于笔墨的主观性,画面产生了动态的效果,透露出现代人的心理信息。在映欣的代表性作品中,往往因创作过程投入激情,画面展示出一种饱满的精神力度,由此看来,艺术创作中形式转换仅仅是激发创造力的一个契机,创作成功的关键主要还在艺术家持有的精神饱和度。映欣在注重画面的通达通透的同时,以雄健作为理想的美的追求。
  
       除山水画外,陈映欣也作荷花图,率而为之,有很强的抒写性,以灰青为主调,明净天地间,一支素雅莲花寄托着自己的真性。因为有得意一挥的意味,映欣的荷花图往往表达得更为顺畅自由,流露出不俗的气韵。
  
       陈映欣的国画创作,既有任性使情的野气,又有符合传统中国伦理道德的雍容雅气,关键是这两种气的调和,过野则偏于荒率,过雅则流向甜俗。我相信映欣把握这个度自有自己的一套修为方式。中国画创作若能做到理性与灵性相得,应该说是十分成功的。          
                                                                                                          
  
                                                                                                                                                                                                                                                                                         2006-5-17于汕头·浮世凉棚
  
来源:林继昌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

中国广州·三和轩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http://www.sanhx.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穗路22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粤ICP备 09128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