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广州·三和轩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http://www.sanhx.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穗路22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粤ICP备 09128759号 |
纵观新中国成立60年来美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画艺术与西画艺术相辅相成,不断变革,在创造民族风格、表现时代精神的历史过程中得到繁荣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恢复了高考制度,素描、色彩、速写、创作等西画艺术成为美术高考的敲门砖,高等美术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锐意创新的中国画家。他们一方面借鉴传统,高屋建瓴,融会古今,敢于突破;另一方面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与现代主义的绘画艺术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探索中国画的变革创新,从而促进了中国画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
谢少威教授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培养出来的中国画家。近十年来他埋头苦干,一边致力于教书育人,一边勤奋于探索中国画的变革创新,创作出了《在水一方》、《润物细无声》、《熏风倾情不染尘》、《花若有情花亦语》、《笑语盈盈暗香去》、《冰肌玉骨》、《一衣带水》和《夏河纪事》、《童年趣事》、《面向未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一批表现时代精神、富有诗意和独特艺术感染力的中国画作品。因此,他的中国画二十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且多次获奖,其中《相对无言》获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在水一方》荣获迎澳门回归中国画精品展银奖,《润物细无声》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收藏奖。这一切,对于一位专攻工笔画的画家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工笔画之难,不难于状物写形而难在写真。唐代是中国工笔人物与鞍马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大诗人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中写道:“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韩干画马,画肉不画骨,得其形,遗其气,空陈形似,缺乏内在精神气质的表现,杜甫赞美曹霸与韩干艺术水平高低之别,其实就在于“写真”与“写形”之别,如五代画家荆浩所言“真者,气质俱盛”。换言之,以形写神,借客观事物表现画家的审美精神,才可以说是“写真”。所以,当代中国画家从事工笔人物画、花鸟画创作,一般皆秉承唐宋绘画的“写真”传统,有些画家还尝试将这种传统和西方写实绘画传统以及现代主义的绘画语言的融合一体,探索中国画的变革创新,谢少威教授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以工笔花鸟画创作为例,谢少威擅长画荷,酷爱画荷,他笔下的荷花《润物细无声》、《傍水悟清廉》、《爱莲者》、《藕花如雪》、《笑语盈盈暗香去》、《花若有情》等等,可谓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画家在作品中捕获的荷花形象不在于写形叙事,而在于透过荷花形象的塑造,揭示荷花所具有的质朴的审美品质:《润物细无声》不是写春雨化育万物,而是写荷花默默无声地呵护滋养着水鸟;《傍水悟清廉》通过荷塘水鸟的描绘,表现只有亲临荷池,才能被荷花所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审美品质所感悟、薰陶;《爱莲者》则是写爱干净卫生的白鹭与荷花为伍,因为它喜爱莲荷的高洁和清廉品质。当然,“花若有情”是显而易见的。诸如此类的工笔荷花,与其说是“写真”,还不如说是写实,画家分明是借画荷花,表现反腐倡廉的时代精神,同时还使工笔花鸟画富有诗意,画中无诗胜有诗;甚至连他独创一格满幅是荷的构图,也给人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意,以至于“藕花如雪”、“笑语盈盈暗香去”的诗境焕然于画,画有尽而意无穷,荷花的多样化审美品质得到诗意的、写实的发掘与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谢少威将精湛的工笔花鸟画提高到与写意花鸟画毗美的境地,真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按苏东坡题画诗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我们不难发现,“天工与清新”构成谢少威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品格。
“天工与清新”也是谢少威工笔人物画的鲜明艺术特色。在他的工笔人物画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他探索中国画创新的进取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他摆脱现代写实主义工笔人物画公式化、概念性的创作模式,不是走主流性人物画的创作路子,画一些主题性、思想性、观念性、时尚性很强的工笔人物画,而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与激情,并提练出有生活理想和人生意义的题材,走对人的纯朴审美品质的发现与创造的路线,从这样的审美追求中对质朴恬静的现实生活予以诗意的、抒情的描绘与写实表现。不论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透出一群白衣天使姑姑们一个平凡的早晨的工作活动,还是《面向未来》抓住大学生们毕业典礼戴上学士帽时庄严神圣、若有所思的神情姿态,都画出了平凡现实生活中的不平凡的人生,其实是富有生活理想和人生意义的人生,也是富有诗意的人生。二、突破工笔人物画重彩的樊篱,根据不同的画面气韵、意境渲染的需要,灵活地骨法用笔和随类赋彩,例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几乎是工笔白描,只有植物和人物脸部稍加工笔淡彩,以突出“静”的环境气氛;而《面向未来》介于重彩和淡彩之间。由于谢少威有扎实的素描、色彩和解剖艺术功底,因而在工笔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融会西方写实方法,造型生动而严谨,这从《夏河纪事》、《童年趣事》中儿童的描绘中可见一斑。但他又不是一概客观的实写,而是依据客观对象的不同审美特征予以适度的夸张和灵活的简化,如《凤凰日记》中苗族妇女人物的塑造,就是在实写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形体姿势的夸张变形和脸部五官的简化,甚至还在写实的形象中巧妙地渗入现代主义的绘画语言,以内在形体结构的几何化使画面富有现代抽象形式趣味,增强了人物造型的体量感和雕塑感,从而有力地表现了苗族妇女勤劳厚道的民族气质。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充分发挥线条勾勒的工笔画语言特征,但线条的笔法又随着不同的对象、题材内容和衣料质感的变化而灵活变化。如《面向未来》身穿学士服的大学生是以悠长而挺直的铁线描绘出,但线条有机地游刃于形象与色彩渲染之间,并在渲染中表现出写实的笔意,从而展现出工中见写的艺术特色。《凤凰日记》中苗族妇女的塑造同样也是用铁线描绘,再加墨色渲染退晕,使线条巧妙地隐显于轮廓与结构之中,见形见质地表现了苗族劳动妇女衣着宽松、粗朴的乡土气韵。这种工笔画线描与素描关系和体面结构的融会,形式活泼语言清新,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当代乡土审美中的少数民族的形象,揭示了蕴藏在那个勤劳、质朴、善良民族中的一种纯朴的诗意,体现了“天工与清新”的艺术风格。
中国有句名言:艺无止境。谢少威教授一直以此为训,执着于工笔人物画、花鸟画的探索创新,把自己的个性、学养、人格、思想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并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融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攀登“天工与清新”境界,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就是他孜孜以求独创一格的理想境界。
————————————————————————————————————————————————————————————————————————————————— 中国广州·三和轩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http://www.sanhx.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穗路22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粤ICP备 09128759号 |